武当山,中国道教圣地,又名太和山、谢罗山、参上山、仙室山,古有“太岳”、“玄岳”、“大岳”之称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。东接襄阳市,西靠十堰市 ,南望神农架,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。明代,武当山被皇帝封为“大岳”、“治世玄岳”,被尊为“皇室家庙”。武当山以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地位闻名于世 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,被称为“亘古无双胜境,天下第一仙山”。武当武术,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。
武当山复真观又名太子坡,据记载,明永乐十年,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、山门、
太子坡
廊庑等29间。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。清代康熙年间,曾先后三次修葺。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、山门等殿宇。后因年久失修,损坏严重。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,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,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,被列入全省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九曲黄河墙。71米长的红色夹墙,墙体厚1.5米,高2.5米,浑圆平整,弧线流畅悦目;配以绿色琉璃瓦顶,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,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,都给人以美感,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。
太子坡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,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(狮子峰),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,被称九曲黄河墙。进入二道山门,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,漫步走进,只见小院重叠、幽静雅适,前有依岩而建的“五云楼”,中有“皇经堂”、“藏经阁”,后有高台之上的“太子殿”。太子坡整体布局左右参差、高低错落、协调而完美,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。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,俯视深壑,曲涧流碧;纵览群山,千峰竟秀;每逢夕阳西下,还可见武当“太和剪影”的奇观。
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、磨针井(纯阳宫)、老君堂、八仙观等景点。
在南岩,一座伸出悬崖的石雕,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。这座石雕叫龙首石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龙头香”。龙头香长三米,宽零点五五米,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、镂雕、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。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(真武,即元武,“元”通“玄”,故又名玄武)的御骑,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到处巡视。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其地位,信士弟子们为表虔诚,每次来朝武当,都要烧“龙头香”而走上那阴阳生死的边界。由于下临万丈深渊,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,然后再跪着退回来,稍有不慎,就会粉身碎骨。毫无疑问,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,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,其情形目不惨睹。清康熙十二年,川湖部院总督下令禁烧龙头香,并立碑戒告。碑文告诫人们说,神是仁慈的,心诚则灵,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;所以不要复蹈前辙,毁掉宝贵的生命。禁烧龙头香碑不仅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,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珍爱生命。
南岩,又名“紫霄岩”,因它朝向南方,故称做南岩。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,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。
相见一天门,不断地上台阶、下台阶。。。。。。你准备好了吗?
进三天门,上台阶,拜见真武大帝,向右再出发----金顶。
瞧!最高处就是金顶。从这里排队至少一个半小时,其实已经排到了索道出口,约需2小时到金顶。
俺后悔了,下去吧,看看俺的后脑壳,也是金光闪闪的金顶啊。
闪长岩为典型的中性岩,整体呈暗灰色。其中主要成分为白色的斜长石和深色的角闪石,还含有少量的辉石、黑云母和石英等。斜长石晶体常呈板状,集合体成粒状,白色或灰白色。此处为石英闪长岩。
人太多,让位于香客游人,此行我没有登金顶,此金顶图片是同行团友拍摄,在此一用,感谢解馋。有理由回头再登武当山。大岳太和宫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,无论是道人信士,还是香客游人,只有登上顶峰,走进太和宫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。
明永乐十年,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,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“大岳太和山”,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“大岳太和宫”。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。
金殿
太和宫在建筑规制上和其它道宫一样,但因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,所以它原来的正殿就有所降格,被称为“朝圣殿”。朝圣殿里供奉着铜铸鎏金玄武及他的部将雷神、灵官等神像。在明朝的一段时间里,香客信士,包括在山道人朝拜玄武大帝只能到这里为止,想上金顶是绝对不允许的,高高在上的金殿他们只能从远处望上一眼。
皇经堂
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色方,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。这座明末被火焚毁,清道光年间又重建的殿堂极富特。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,其工艺精湛又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。皇经堂内神像、供器、法器琳琅满目,均为铸造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。殿内正中高悬的“生天立地”的巨匾为清道光皇帝亲笔所书。
铜殿
太和宫的小莲峰上有一殿房,里面置放着元代铸造的一座铜殿。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铜殿为仿木结构,是研究元代铜铸艺术的珍贵实物,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。由于它原来置于天柱峰上,明朝建金殿时将其转运到这里,所以人们也称它为“转运殿”。借着它的谐音,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,以求“时来运转”。……
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,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,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。
附:历史沿革编辑(来源于百度)
武当山
“武当”之名最早出现于《汉书》中。
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置武当县。
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,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。
唐贞观年间(627—649年),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。敕建“五龙祠”。乾宁年间(896—897年),武当山列为“七十二福地”第九位。
自唐代后,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,封号武当,使其地位崇高、名声显赫。
元代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,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,忽必烈大信其道。大德八年(1304年),元成宗封“武当福地”。
武当山明代永乐十年(1412年),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、驸马督尉沐昕、工部右侍郎郭琎、礼部尚书金纯等率军民、工匠30余万人,大修武当山。
永乐十五年(1417年)封为“大岳”,高于五岳之上。
永乐二十一年(1423年),历时12年,敕建的大岳太和山,建成9宫、8观、36庵堂、72岩庙、39桥、12亭等33座建筑群。史称“北建故宫,南修武当”。
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封为“治世玄岳”,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“皇室家庙”,以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,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。
1956年,湖北省将全山古建筑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61年,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82年02月22日,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武当山
1983年,国务院把武当山太和宫、紫霄宫列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。
1988年01月,“治世玄岳”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96年12月15日,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94年12月17日,“武当山古建筑群”被联合国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2001年07月,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2007年05月,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。
2012年,武当山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。
2012年07月25日,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。
2012年08月01日,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。
2012年09月27日,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。
谢谢关注观看!